趣百科 > 生活 > 正文

​为什么黎巴嫩的德鲁兹人居然认中国当祖宗?

2025-08-21 02:05 来源:网络 点击:

为什么黎巴嫩的德鲁兹人居然认中国当祖宗?

遥远中东,以色列北部,小国黎巴嫩聚集生活着一群人,把中国认作祖宗的故乡,这是怎么回事?难道我炎黄子孙流落异乡?这中间隐藏着什么隐情?让我们走进探索栏目……我是口嗨的,咱下面细聊。

公元996年,“绿衣大食”埃及法蒂玛王朝第五任哈里发阿齐兹逝世,大臣们居然找不到哈里发11岁的儿子曼苏尔·哈基姆,费尽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发现他躲在无花果树上。大臣们没辙,只能围绕着无花果树,拥戴曼苏尔为新的伊玛目和第六任哈里发。哈基姆11岁登基,母亲又是俄罗斯的东正教基督徒,两个舅舅还都是主教,更不受天方教势力待见,法蒂玛王朝由宫廷大臣和柏柏尔人组成的军团掌握实权。无权的小哈基姆当然是个乖孩子,每天坚持过简朴的生活,而且认真学习知识,很能跟周边人打成一片。

等到亲政之后,哈基姆的人设画风完全走样。开始,他莫名其妙地下令杀死埃及所有的猫和狗,还禁止所有臣民食用葡萄;接着,他又要求所有人和他一样过“昼伏夜出”的生活,下令白天关闭市场、商店和手工业作坊,禁止出售妇女皮鞋、多种蔬菜和贝壳类水产品;不多时,他又下诏严禁宴会、饮酒、音乐和娱乐。可能自幼缺乏安全感,哈基姆的这些折腾,某种意义上属于对全体臣民“权威服从性测试”的范畴。

哈基姆对后世留下永久影响,但在当时引起王朝上下愤怒动荡的离经叛道行为,则是他居然试图在宗教领域开宗立派。本来根据天方教义,谁担任了哈里发,谁就是真主在世界上的代理人,也即拥有了政教合一的最高权力。只不过这个最高权力,终究是是阶段性的,其权力和影响力,会随着人亡政息而身死道消。哈基姆更希望拥有一个最高的宗教定位,永远存在于臣民记忆中。

白天躺着睡大觉,晚上精神抖擞的哈基姆于1005年在开罗创设科学馆,内设讲经堂,研究机构和图书馆,附天文台,开设天方教义课程,还讲授天文学和医学,培养了大批宣教师和教法官。以传道师哈姆扎和达拉齐为首的亲信追随者,鼓吹哈基姆为“活主”,即“真主的化身”,人间绝对的主宰者,作为真主在世界上唯一的代理人,即使哈基姆在这个世界上消失了,也只是隐遁了(即“隐遁伊玛目”)。

过于离经叛道的异端言行,引发了当时天方正统教徒的全体愤怒,在官方传道会长老的鼓动下,反对派信徒开始骚动。眼看局势就要失控,德拉齐和哈姆扎二人于1018年逃到正统派势力薄弱的黎巴嫩,开始在当地宣扬自创的教义。

公元1021年2月13日夜晚,没事就喜欢微服私访的曼苏尔·哈基姆,再次一个人骑着毛驴离开宫殿,到开罗附近的荒野闲逛,几天后,臣民们才找到他的驴子和血衣,除此之外一无所获。大臣们扶持他的幼子扎希尔登上第七任哈里发宝座,而哈基姆从此再无音讯······哈基姆的神秘“失踪”,被很多人认为是暗杀后尸骨无存,但德拉齐和哈姆扎丧事喜办,趁机宣扬哈基姆是“神隐”了,将其失踪之日作为纪念日,被尊为“隐遁伊玛目”的哈基姆会在恰当的时候如王者归来,让教派雄霸天下。

俗话说,“没有不开张的油盐店”。哈基姆以“哈里发”尊贵之身自创的新教派,终究还是吸引了一部分追随者,在西亚裂谷带的山地中繁衍生息,并借助山地的保护延续香火。德拉齐和哈姆扎以及他们的学生白哈丁又进一步完善教义和教规,并用“德拉齐之名”命名教派,至此,“德鲁兹派”正式诞生。

德鲁兹派以哈基姆为信仰,触犯了天方教大忌,并被正统逊尼派和主流什叶派同时排斥,甚至不被视为天方教的一部分。而说阿拉伯语的德鲁兹派教徒,其实也并不以慕斯林自居,他们自称为“一神论者”,主张免去礼拜、朝觐、天课、圣战等义务。德鲁兹派不设清真寺,不要求礼拜形式,不强求信众封斋和到麦加朝觐,在饮食习惯上也不禁食猪肉。

当白哈丁接管德鲁兹派后,他选择了全面猥琐发育的策略,宣布“停止传教”。德鲁兹派甚至拒绝普通人皈依的要求,还规定教派典籍只能由少数秘传的高阶精英教士(即“知秘者”)才能阅读,犹如不能轻易外传的绝世武功秘籍;无缘知晓教义奥秘的“无知者”普通信徒,则听命行事,日常生活中实行隐瞒身份的“塔基亚”原则,以保护自己。

白哈丁的操作使得德鲁兹派发展几乎停滞,只能在世代接续的家庭中传播,经过一千年的发展,也没有多少信徒,成为完完全全的秘密小社团。延续至今,德鲁兹派总人口也只有100多万,主要分布在黎巴嫩,叙利亚,约旦和以色列等国。但德鲁兹派能够在被边缘化的情况下生存至今,也利益于他们内部的团结。抱团取暖求生的德鲁兹派,内部基本是铁板一块。依托封闭的宗教和部族文化,被所有人视为异端,又缺乏外援的他们,出于自我保护的目的,非常重视提升自己成员的战斗力。在残酷的竞争中生存至今的德鲁兹人,整体军事素养也要高于其他族群。

目前有德鲁兹派分布的国家,出身德鲁兹派的军人,都在军队中发挥着超乎其人口比例的作用。这还得益于德鲁兹派与众不同的特殊重要教义,就是秉承“忠于所在国家”的宗教原则。也就是说,无论德鲁兹人流散到哪里,这个国家的统治者是何属性,教义都要求他们必须忠于所在国。尚武精神浓厚,加上相比其他宗教派别的特殊重要教规,让德鲁兹派在人数较少的情况下,总能够在中东政局中发挥超乎自己体量的影响力。

在叙利亚军队中,德鲁兹人被阿拉维派视为可以依赖的伙伴,可以进入军队核心圈,以及掌握高科技和重武器。在以色列,总人口不过数万的以色列籍德鲁兹人,在军队中也素以优秀军人闻名,并且有着很高的忠诚度。而黎巴嫩德鲁兹人,除了尚武忠诚之外,还对中国有着一种特殊情结。

为什么德鲁兹人认为自己来自中国呢?大致有如下说法:

一,德鲁兹派相信“灵魂转世”,普遍认为凡德鲁兹派的一个信徒逝世与本派的一个婴儿出生时间正好相符,死者的灵魂迅即转入母腹内的婴儿身上。黎巴嫩德鲁兹人则世代口口相传,他们前世的灵魂来自中国,逝后灵魂也将再次在中国转世,因此对中国人有一种自然的亲近感。

二,有人认为,德鲁兹人的祖先是跟随成吉思汗的孙子旭烈兀征服大马士革,而来到这里的。蒙古大汗蒙哥去世,旭烈兀急率大军东归。在临走之前,留下大将切的不花率两万蒙古军驻守大马士革。就在旭烈兀率蒙古大军走后不久,埃及苏丹率领阿拉伯与北非联军进攻留守的两万蒙古军。很快这两万蒙古守军就被打败。败下阵来的蒙古军人化整为零,到处流窜保命,分散在叙利亚和黎巴嫩境内。根据推测,这些幸存下来的蒙古军人,就成了德鲁兹人的祖先。

三,还有人认为德鲁兹人与维吾尔族人拥有共同的祖先——回鹘人。因为回鹘人曾经普遍信仰佛教。再看德鲁之人自身的宗教德鲁兹教,也有跟佛教一样的“生死轮回”的概念,这在伊斯兰教和基督教中都是没有的。

但是我认为,这些蒙古军人应该不是真正的蒙古族人,而是中亚一些突厥语系民族,他们是在蒙古人西征过程被征服,才加入了蒙古军队。这大概就是为什么德鲁兹人跟我国维吾尔族人长相很相似的原因吧(都是突厥语系民族)。可是,尽管我自己在这里说的很嗨,事实上也只有极少数德鲁兹人认为祖先来自中国,他们是从父辈、祖辈口中得知,没有文字上的记载。大多数德鲁兹人完全不知道此事,而且从来也没想过与中国产生任何联系。并且根据现代宗教学者研究,德鲁兹教派大体为伊斯兰教和祆教(即拜火教)的混合,而且受祆教的影响更深。反而可能跟古波斯人倒有点关系。

无论如何,可能现代德鲁兹人压根分不清西域、蒙古帝国、古代中国的关系,反正东方的风曾经袭扰到了这片沃土,100多万德鲁兹人因为和周边强大的天方教、基督教等国家比邻而居,胆战心惊难以自存,情不自禁的要引一个外援来壮胆。往西他们是孤儿,往东被天方教包围,只有遥远的东方给他们寄托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