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百科 > 生活 > 正文

​抗日英烈——王一川

2025-08-19 00:36 来源:网络 点击:

抗日英烈——王一川

王一川(1895——1936)现大安市太山镇进步村人。1930年夏,党组织派他回大赉县进行革命活动,他是大赉县境内最早出现的共产党人之一。

1895年,他出生在佣耕的穷苦农民家庭,从小就聪明、机敏,家人们都非常喜爱他。父亲决心已下:无论家有多穷、多苦,也要供他上学读书。图的是日后有个出息,改变家庭的穷面貌。

少年时期的王一川就显现出他的勇敢和智慧。不但学习成绩好,头脑灵活胆子大,还很有正义感和组织能力。在学堂里,深得私塾先生的器重,经常夸奖他。说他将来一定是个对国家有用的人才。

果不其言,后来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当时黑龙江省的高等学府——齐齐哈尔省立师范学校。又先后在北平(北京)大学、南京大学深造。

在大学期间,他接触了马列主义,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同学中积极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纲领,积极组织进步学生参加各种反封建腐朽的黑暗社会;反军阀割据的混乱局面。当时的进步刊物,《新青年》、《每周评论》;通俗读物:《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等书刊,都是宣传苏俄十月革命的新消息、新思想的进步刊物。他号召同学们只有走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才是中国未来的光明和希望。

从此,他走上了革命的道路,成为一名坚定的共产主义者。

大学毕业后,受党组织派遣,他和黑龙江省安达县中学教师吕曼如、孙筠如(吕、孙均为共产党员)一起,于1930年夏,回到故乡大赉县进行革命活动。

他回到大赉县后,积极投身到革命的洪流之中。先后担任了大赉县高级小学校长、大赉师范讲习所主任、中国人民武装自卫会会员等职务。此时,正是反动势力十分猖獗的时候。为了启迪学生和群众的思想觉悟,号召穷苦大众起来闹革命,推翻封建的旧社会,建立新中国,他向师生推荐鲁迅、蒋先慈、郭沫若、巴金、矛盾、田汉的文学作品以及左联刊物《萌芽》、《拓荒者》、《太阳》、《创造》等进步的文学月刊。他还亲自向师生和群众讲解鲁迅的《狂人日记》、《药》,陈独秀的《训青年宣言》,李大钊的《青春》、《新纪元》、《我的宇宙观》等文章。用他无比犀利的语言有力地抨击了封建主义丑恶嘴脸,淋漓尽致地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

为了加大与封建势力斗争的力度,更好地宣传革命思想,1930年10月,他同吕曼如、孙筠如经过多日的筹划和排练,终于公开上演了《少年漂泊者》、《鲁士孔》、《军人的末路》、《笨仆》、《县长》、《鸭绿江边》等大型话剧,并亲自扮演剧中的主要角色。

话剧《鲁士孔》中,刻画一个为富不仁的地主对穷苦农民进行残酷的压迫和剥削的形象。王一川在剧中扮演一位饱受地主压榨的农民,他以激昂的情绪呼喊着老百姓的心声,坚定了当地农民推翻封建势力的信念。

话剧《军人的末路》揭露了军阀混战的罪恶,发出了许多人们关注而又迷茫的问题:军阀为什么要打仗?打仗到底为了谁?这样的战争给老百姓带来多少痛苦?在当时,反映这样主题思想的文艺作品可算是“冒天下之大不韪”,轻则拘禁、重则杀头,实是冒险之极。但是,王一川等同志没有考虑这些,只要能为群众做事,能为国家做贡献,还怕什么呢?

话剧《鸭绿江上》塑造了在日本帝国主义统治下的朝鲜,一些不愿意做亡国奴的青年,在起义前夕被警察发现,泅渡鸭绿江,到中国继续进行革命活动的形象。

他的这些革命行动大大地激发了广大群众的革命热情,狠狠地打击了封建统治者。但,也遭到士坤和旧政权的攻击。他们以“赤化分子”宣传赤化的罪名,从学校开除了他和吕曼如的教师职业。旧政权这一行径激起了全校师生的愤怒,他们组织罢课、示威游行。强烈呼吁他们两位老师重返校园。当时,师生们提出两项要求:一、王一川和吕曼如必须复职;二、不准迫害王、吕及其家属和示威的学生。罢课持续两周。迫于影响,两周后,当局不得不答应师生的要求,学校开始复课。

同年,在大赉县选举出席省参议会代表大会上,他当场揭露了代表候选人邹学礼贪污行为和旧政权在选举中的舞弊丑闻。他的发言无疑刺痛了当权者的伤疤,他们决定秘密逮捕王一川。

当他听到这个消息后,无比气愤地说:“难道逮捕我就能掩盖他们的罪行吗?我坚决和他们斗争到底”!在他离开学校的前一天,给学生上了最后一堂课。以“勤奋努力、永往直前”为主题进行了演讲。他勉励学生:“要用心读书,追求真理。”最后在黑板上画了一枚炸弹,激动地对学生说:“我就是一颗炸弹,让旧势力望而生畏、发抖的炸弹”!但由于当时的情况非常危急,根据党组织的安排,他转移了。

转移途中,他历尽艰辛来到上海。“九.一八”事变后,革命形势更加严峻,全国掀起了抗日高潮。因革命的需要,他被地下党组织派往宋庆龄领导的中国人民武装自卫会工作。

不久,他代表武装自卫会深入东北,了解抗日情况。没想到在原始森林中他迷路了,不知东南西北。单身一人,也找不到抗日队伍。渴了,喝一口山泉水;饿了,找一些野菜、野果充饥。白天还好,到了晚上无处安身,只好找个地方和衣而卧。原始森林的夜晚十分恐怖,经常有野兽出没。野兽的嚎叫、蚊虫的叮咬,使他难以入睡。由于营养不良,身体日渐消瘦,几乎难以支持。心想:“革命半途而废,要身葬大兴安岭。不,我不能死,一定要活着走出去,完成党交给的工作任务”。就这样,他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凭着顽强的革命意志坚持着走下去。百余日后,他终于冲出了原始森林。但却误入了苏联国境,被苏联边防人员押解到海参崴。后来经过苏联外交部和中国人民武装自卫会联系,几经周折,终于又回到了上海。

他还不断发现和培养思想进步的青年学生。他培养的学生张学文入党后,又送他到革命圣地延安投身革命。光复后,张学文被党组织派回大安,肩负重任。由于张学文具有较高的马列主义理论水平和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在1946年大赉县第二次解放后,即遵照吉江省委的指示,重新成立大赉县委。县委由张学文等6人组成,张学文担任县委书记兼任县长、县大队政委。

1935年春,他再次受中国人民武装自卫会的派遣,回东北筹建中国人民武装自卫会分会,组织抗日武装力量。经过一段时间的奔走、宣传和动员,终于在大赉县的月亮泡,大、小外皮子;前、后小榆树;东、西两家子一带组建一支70多人的“大川抗日游击队”(当地的地主称为綹子队)。他们在嫩江湾举旗宣誓,慷慨激昂。这支队伍几乎都是来自贫苦的青年农民,他们为了抗日,为了挽救中华民族,甘洒热血,不怕牺牲,展现了那一代青年人的爱国情怀和时代精神。这支队伍在王一川的指挥下,与日伪军展开了激烈的武装斗争。有效地歼灭和打击了敌人的有生力量。极大地鼓舞了人民群众的抗日救国的热情。

1936年夏,他领导的大川游击队(自卫会武装)在辛广店遭到大赉县日伪自卫团和守备队的截击,双方展开了激烈的战斗。但终因寡不敌众,大川游击队的同志伤亡很大。这时,他们改变策略,在他的正确领导下,分散突围。他带领十几位同志转移到黑龙江省肇源县靠山屯,继续与日伪军进行顽强的斗争。

与此同时,日伪当局把王家18岁以上的男人都抓起来严刑拷打,逼家人供出王一川的下落,企图用他与家人的情感来诱骗他,达到抓捕的目的。但是,家人们坚贞不屈,没有一个人招供。其中:他的叔伯弟弟王继品的头部被打伤后,留下后遗症,外伤性癫痫,经常发作,无法治愈。亦因此病而亡。

后来,由于斗争形势对我不利,不得不分散活动。等待形势好转,继续组织队伍同日伪军战斗。他决定带着警卫员回到家中隐蔽。王家是个大家族,为了保护他的安全,不走漏风声,决定把他藏在高粱地里,由他忠实可靠的六婶(王继品的母亲)每天为他偷偷地送饭,相互单线联系。

8月28日,一个本村的地主发现了他(他们相互认识),立即告密。于是,他不幸被捕。

在狱中的一百多天里,他多次遭受敌人的严刑拷打和折磨。敌人威逼他,说:“只要脱离共产党,放下武器,就给他一条生路,可以回家过日子,享受家庭的温暖”。可是,他威武不屈,痛斥敌人。体现了一个中国共产党员抗日救国,不怕流血牺牲的伟大爱国情怀。

他是一个血肉丰满,情感丰富的男人。此时此刻,在他的脑海里出现了家中每位亲人那一张张熟悉的面孔、出现了年仅4岁唯一的儿子王贵臣扑向他的身影、出现了艰辛劳累的妻子脸上的泪水和柔情……。可是,这面孔、这身影、这柔情,都难以融化他那钢铁般的革命意志;难以动摇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坚定信仰!

家里的亲人都在为他的处境担心,多么希望他能够早点活着回来团聚。

在解往白城日本宪兵队的途中,警察局出动大批巡逻警,日伪军个个荷枪实弹,如临大敌。这时,他面不改色。振臂高呼:“打到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沿途的老百姓看到这个场面,都被中国共产党人的铮铮铁骨、临危不惧的精神所感动。

1936年12月25日,他在白城被敌人押到刑场,面对敌人的枪口,他毫不惧怕,展现了一个中国共产党员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他当众演讲,慷慨陈词,向群众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号召民众:“团结起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抗日到底”!

在那冰天雪地的一天,他英勇壮烈地牺牲了。他那凛然的正气,使现场的群众和他的家人无不声泪俱下;他那慷慨激昂的演讲,令日伪军胆颤心寒。

10年后,(1946年4月),中共大赉县委、大赉县政府召开王一川烈士追悼会,并将王一川的英雄事迹绘成连环画,组织全县人民学习。大赉县第二次解放后的第一任县委书记兼县长的张学文同志,深情地回顾王一川老师培养他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把他送往延安走上革命道路的过程。号召共产党员和人民群众,学习王一川烈士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和为革命不怕流血牺牲的伟大精神。

会后,决定为他建立烈士墓。

王一川,一个抗日救国的革命先驱;一个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一个纯粹的中国共产党员,为了民族的解放事业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把自己的鲜血洒在了他为之奋斗一生的八百里沃野上,在他41年的人生履历上填写着光彩夺目的一页。

王一川烈士的革命行动和视死如归的斗争精神,将时刻感召着前赴后继的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使他们坚定地踏着烈士的足迹,为我中华民族繁荣昌盛和崛起而奋斗!(王洪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