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百科 > 历史 > 正文

​西藏历史书上经常提到的“藏王”到底是个什么职务?

2025-10-25 10:05 来源:网络 点击:

西藏历史书上经常提到的“藏王”到底是个什么职务?

读西藏历史已经一年多时间了,从7世纪吐蕃时期到20世纪民主改革,1400多年的历史,无数次在书中看到“藏王”这一称呼,但我发现在不同时期,这一称呼所代表的具体职务是不同的,而且“藏王”这一称呼也不太正式。

松赞干布

但是作为藏族历史爱好者,还是想跟大家分析一下。

现在普遍认为雅隆部落是藏文化的正源,而雅隆部落的首领—赞普就是藏王,雅隆第一代藏王是聂赤赞普。雄才大略的松赞干布是雅隆第33代赞普,也是第一代吐蕃赞普。吐蕃王朝延续了9代,最后一代赞普是达磨。可以这样说:雅隆时期和吐蕃时期,赞普就是藏王。吐蕃和唐朝大约在同一时期。

从天而降的聂赤赞普

吐蕃瓦解以后,西藏陷入了400多年的分裂期,每个小地方都有一个封建领主,这些封建领主为了更好的统治其人民,开始扶植一些宗教势力,慢慢形成了政教合一。

元朝时期,西藏地方纳入元朝中央管辖范围。元朝中央授权当地的藏传佛教萨迦派管理,而负责具体事务的是萨迦本钦,这个职务是由萨迦法王提名,由元朝皇帝任命的。这一时期萨迦本钦就是“藏王”,萨迦派的统治持续了80多年。

萨迦法王八思巴

随着元朝的衰弱,萨迦派的统治也出现了裂痕,山南泽当的帕竹万户开始挑战萨迦派的权威,帕竹万户长降曲坚赞先后征服了其他十几个万户,最后打败了萨迦派,迫使元朝统治者承认他对前后藏的统治地位,封他为“大司徒”。帕竹万户的权利机构分为泽当寺寺主、帕竹万户长和丹萨替寺寺主,而帕竹万户长是负责具体事务的,就是这一时期的藏王,帕竹政权统治时间长达264年,从元朝末年延续到明朝末年。

仁蚌巴是帕竹的家臣,被帕竹万户长任命为仁蚌宗宗本,而仁蚌巴有一家臣叫辛夏巴。辛夏巴家族于1617年推翻帕竹和仁蚌巴的统治,成为当时前后藏最大的势力,其首领自称后藏之王,汉语称之为“藏巴汗”,这个时期的藏巴汗就是俗称的藏王,藏巴汗统治西藏25年,1642年被蒙古和硕特部消灭。

和硕特固始汗

蒙古和硕特部消灭藏巴汗之后,将政教大权交给五世达赖喇嘛。五世达赖喇嘛不负责具体的事务,他将具体事务交给“第巴”执行,而第巴原则上是由蒙古汗王任命。这一制度一直延续到1720年,这一时期的“藏王”就是第巴。

1720年废除第巴制度,设立一位首席噶伦(第一位首席噶伦是康济鼐)总理西藏事务,再设四位噶伦辅助首席噶伦,这一时期的首席噶伦就是“藏王”。1750年,颇罗鼐之子珠尔墨特那木札勒补诛之后,废除了藏王制度。改设噶厦,规定四位噶伦为三俗一僧,噶厦由达赖喇嘛和驻藏大臣直接领导。

电视剧里的仁钦噶伦

1757年,七世达赖喇嘛格桑嘉措在布达拉宫圆寂,乾隆皇帝任命第穆呼图克图为摄政,在达赖新灵童未找到及灵童坐床、新灵童尚未亲政前代理达赖喇嘛职务,形成定制。后世也将摄政称为“藏王”。摄政制度从1757年延续至1959年,第一位摄政是第一位摄政是第穆活佛,最后一次摄政是达扎活佛。

值得一提的是摄政并不是一个常设职务,只有在前世达赖喇嘛圆寂,一直到下一世达赖喇嘛亲政前才会设立一位摄政,不过也有一些特殊情况除外。一般来说,能够担任摄政的是拉萨四大林的活佛,分别是功德林寺的济咙活佛、策门林寺的策门林活佛、喜德林寺的热振活佛、丹吉林寺的第穆活佛。最后一位摄政达札活佛本来是没有资格担任摄政的,所以凡事总有一些例外。

丹吉林寺

好了,今天聊到这里,如果您对我的话题感兴趣,欢迎点赞关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