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百科 > 历史 > 正文

​探秘罗庄区:一部跨越万年的历史传奇

2025-10-07 11:59 来源:网络 点击:

探秘罗庄区:一部跨越万年的历史传奇

远古印记:文明曙光初现

在山东省东南部,有一片充满故事的土地 —— 临沂市罗庄区,也是我的故乡。它位于东经 118°05′ - 118°25′,北纬 34°45′ - 35°03′之间 ,北靠兰山区,东与河东区隔沂河相望,西与兰陵县接壤,南与郯城县为邻,宛如一颗镶嵌在鲁南大地的明珠。

这片土地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遥远的远古时期。1965 年,一场意义非凡的考古发现,在陷泥河东岸小庄子前展开。考古人员小心翼翼地挖掘,出土了成片的大汶口晚期文化遗物,那些灰砂陶背壶、罐形圆底三锥状足之灰陶鼎、红陶壶、夹砂粗黑陶小杯以及扁平穿孔石铲等文物,静静诉说着 5000 多年前的故事 。这些珍贵的文物,不仅证明了罗庄一带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居住,更表明他们已经创造出了独特的远古文化。

时间再往前推移,在盛庄街道的七里沟(今属兰山区)、高都街道的彭家坡出土的纳玛象化石,更是将罗庄的历史推向了 20 万年前的更新世晚期 。这种脊梭前高后低、耳朵较小的古菱齿大象化石的出现,生动地证明了当时的罗庄区域已经形成热带或亚热带雨林气候。可以想象,在遥远的过去,这里曾是一片郁郁葱葱的景象,纳玛象在这片土地上悠然漫步,各种远古生物和谐共生。

这些远古时期的遗迹和文物,就像一把把钥匙,为我们打开了了解罗庄历史的大门,让我们得以一窥这片土地在文明曙光初现时的模样,也让我们对罗庄接下来的历史发展充满了好奇与期待。

朝代更迭中的变迁

随着时间的车轮滚滚向前,罗庄区在朝代的更迭中不断变迁。先秦时期,这片土地先后成为郯国、鲁国、楚国的边缘地带,不同文化在这里相互交融,碰撞出独特的火花 。各诸侯国的统治方式和文化传统,为罗庄区的发展奠定了多元的基础。

秦朝统一六国后,推行郡县制,这一影响深远的制度变革也波及到了罗庄区。区境被分属徐州刺史部东海郡襄贲县和开阳县 ,正式纳入了大一统王朝的行政区划体系。郡县制的实施,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促进了区域间的经济交流和文化传播,罗庄区也在这一过程中逐渐融入了更为广阔的华夏文明圈。

汉朝初期,在行政区划上基本沿袭了秦朝的郡县制,但也有所调整。西汉实行郡、国并行制,罗庄区境分属东海郡襄贲县和启阳县。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对地方的监察,设置了徐州刺史部,罗庄区境便分属徐州刺史部东海郡襄贲县和开阳县 。到了东汉,行政区划又发生了一些变化。建武十七年,琅琊郡改为琅琊国,建都于莒,后来又迁都于开阳城,区境分属徐州刺史部琅琊国开阳县和东海郡郯县 。中平五年,徐州刺史部改为徐州,成为地方最高一级行政区划,区境分属徐州琅琊国开阳县和东海郡襄贲县 。这些变化不仅反映了当时政治格局的演变,也对罗庄区的经济、文化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三国时期,天下三分,罗庄区境属曹魏政权辖地 。在这一时期,虽然局势动荡,但曹魏政权在继承汉制的基础上,也对行政区划进行了一些调整。罗庄区境的行政区划基本沿袭汉制,只是将郡改为国,实行国、县两级制,区境分属琅琊国开阳县和东海国襄贲县 。曹魏政权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一系列举措,对罗庄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后来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两晋时期,短暂的统一后又恢复了分封制 。西晋时期,区境分属琅琊国开阳县和东海国郯县 。东晋时期,虽然政权偏安江南,但罗庄区境仍在其统治范围内。然而,随着 “五胡十六国” 的分裂割据,罗庄区境先后属东晋、后燕、南燕和北魏辖地 。在这一时期,不同民族的文化在这里相互交融,为罗庄区的文化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南北朝时期,罗庄区成为南宋和北周激烈争夺的地带。最初,南朝势力发展到此,实行州、郡、县三级制 。刘宋时,复置徐州,除琅邪国复琅琊郡,废除开阳县、临沂县,并入即丘县 。罗庄区境属徐州琅琊郡即丘县 。后来,北周势力逐渐强大,占领了这一地区,区境又属北周沂州琅琊郡即丘县 。在这一时期,由于战争频繁,罗庄区的社会经济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但也促进了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战火纷飞下的红色记忆

当历史的车轮驶入 20 世纪,中国大地陷入了战火纷飞的苦难深渊,罗庄区也未能幸免。抗日战争的烽火在这里熊熊燃烧,这片土地成为了战略要地,见证了无数英勇无畏的战斗和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1938 年,对于罗庄区来说,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年。这一年的 5 月,中共临郯县委在三重村(今属罗庄区傅庄街道)成立 ,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罗庄人民抗日的道路。不久之后,在大丁庄(今属罗庄区傅庄街道)又成立了临郯青年救国团县团部 。临郯青年救国团是中国共产党公开组织的抗日救亡群众团体, 在抗日民主政权未建立前,它行使着政府职权 。在 1937 年 “七七事变” 至 1941 年春这段时间里,鲁南地区的 “临郯青年救国团” 迅速发展壮大。它以爱国青年为主体,积极宣传、发动和组织鲁南各阶层人士投身抗日斗争,为促进民主政权的建立、发展抗日武装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1938 年 5 月初,中共临沂特别支部扩建为中共临郯县委后,便立即着手成立临郯青年救国团县团部。5 月上旬,县团部成立大会在大丁庄小学举行,会议宣布建立临郯青年救国团县团部,公推丁梦孙、马培卿、李占五、郑仃云等近 20 人为执行委员会委员,丁梦孙为常务委员,也就是主要负责人,马培卿负责组织工作,郑仃云、李占五负责宣传工作 。在随后的第二次会议上,又宣布了孙明光任青年救国团组织部长、刘贯廷任宣传部长、石世良任军事部长、贾丰任军事部副部长、马培卿任总务部长 。

1939 年 8 月,各青救分团按所在区建立了青年救国团区团部,所属乡、村也相继建立了相应的组织 。县团部不仅以突击方式整理了 80 多个村团部,还在力求正规化的口号下,加强了对青年抗敌自卫团的政治、军事教育,并将自卫团扩大为青年营 。当八路军第 115 师部分部队进驻沙埠、涌泉一带后,青年救国团积极配合主力部队,解放了沂河以西大片地区 。如今,临郯青年救国团成立旧址位于临沂市罗庄区傅庄街道办事处大丁庄村,它已成为抗战教育和爱国教育的重要基地 。

除了临郯青年救国团,罗庄区还有许多其他的抗日力量和英勇事迹。1940 年,东为儿桥大刀会这个民间自卫组织,在共产党、八路军抗战的影响下,逐渐接受了抗日思想 。当面对前来抢掠的日伪军时,大刀会带领东为儿桥全体村民,不畏强暴,与敌人展开了殊死决战 。虽然最终由于寡不敌众,11 名大刀会员英勇牺牲,36 名村民被残酷杀害,几十人受伤,20 多人被抓,但他们的英勇行为展现了罗庄人民不屈的抗日精神 。1941 年农历五月初七上午,日军对东为儿桥进行 “扫荡”“清乡”,大刀会在打死 2 名日军后,组织村民迅速转移 。日军进村扑空后,放火把村子烧成了一片废墟 。

在抗日战争时期,罗庄区境的东部大多为国民党统治区或日伪占领区,西部为共产党领导的临沂县游击区和根据地 。这里的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与侵略者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为抗战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些红色记忆,是罗庄区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不屈精神的象征,它们将永远铭刻在人们的心中,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行。

新中国成立后的蜕变

1949 年 10 月 1 日,新中国的成立,像一道曙光,照亮了罗庄区发展的道路。此后,罗庄区在行政区划上经历了一系列的调整,不断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1950 年 5 月,鲁中南行政区被撤销,以滨海专区为基础成立了临沂专区 ,罗庄区境属山东省临沂专区临沂县、苍山县 。初期,分别为城关区(一区)、朱陈区(七区)、册山区(八区) 。1952 年 3 月,为了更好地促进地方发展,又增设了罗庄区(十五区,驻傅庄)、白庄区(十六区) 。1955 年 10 月,朱陈区改名为朱隆区 。1958 年 2 月,撤区并乡,城关尚称镇,朱隆、册山、罗庄、白庄一律改区称乡 。同年 8 月,在 “大跃进” 的浪潮下,实行人民公社化,城关镇改为灯塔公社,朱隆乡改为共产主义公社,册山乡改为燎原公社,罗庄乡改为联盟公社(驻傅庄),白庄乡改为先锋公社 。

1958 年 12 月,临沂县改为临沂市 。1959 年 3 月,各公社名称皆改用地名 。1960 年 8 月,白庄公社并入城关公社 。1961 年 1 月,罗庄公社改为傅庄公社 。1962 年 8 月,公社一律改称区 。1963 年 3 月,撤销临沂市,恢复临沂县 。1964 年 5 月,又恢复了城关区和白庄区 。1967 年 1 月,临沂专区改称临沂地区 。1969 年 1 月,各区名称改为公社,同时从册山公社中划出塘崖公社,从傅庄公社中划出罗庄公社 。1970 年 4 月,公社更名为区;6 月,傅庄、罗庄合并为傅庄区 。1971 年 3 月,区、镇复改称人民公社 。1972 年 4 月,傅庄公社又分成傅庄、罗庄两个公社 。1976 年 6 月,城关镇称城区 。

1984 年,是罗庄区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节点。这一年,罗庄公社撤社设镇,开启了新的发展篇章。在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下,罗庄区凭借着丰富的地下资源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大力兴办工业,以工促农,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 。1986 年 6 月 3 日,罗庄被前来视察乡镇企业的山东省委书记梁步庭称为 “山东第一镇” ,从此它的名字响遍沂蒙,响彻齐鲁,声播大江南北。在 1984 年,全省还掀起了学 “两罗”(临沂罗庄、淄博罗村)的热潮 ,罗庄的发展模式成为了全省学习的榜样。

1994 年 12 月 17 日,经国务院批准,临沂地区被撤销,设立地级临沂市,同时设立兰山、罗庄、河东三个县级行政区 ,罗庄区由此得名并沿用至今 。建区时,罗庄区辖罗庄镇、傅庄镇、盛庄镇、册山镇、程庄乡、岑石乡 6 个乡镇,226 个行政村 。此后,罗庄区的行政区划又经历了多次微调 。1996 年 10 月 9 日,程庄乡更名为西高都乡,岑石乡更名为罗西乡 。1997 年 1 月 14 日,撤销西高都乡,设立西高都镇 。1999 年 4 月 30 日,设立双月湖街道办事处,将罗庄镇的朱陈北村、八块石村、湖西崖北村、湖西崖西村、湖西崖东村 5 个村,罗西乡的前崔庄村、后崔庄村 2 个村和盛庄镇的大白衣庄、小白衣庄 2 个村划归双月湖街道办事处管辖 。

2000 年 5 月 11 日,撤销罗庄镇,设立罗庄街道办事处;撤销盛庄镇,设立盛庄街道办事处;撤销傅庄镇,设立傅庄、汤庄两个街道办事处,将原傅庄镇的汤庄等 20 个村划归汤庄街道办事处管辖 。2002 年 2 月 1 日,撤销册山镇,设立册山街道办事处;撤销西高都镇,设立高都街道办事处;撤销罗西乡,设立罗西街道办事处 。2008 年 3 月,罗西街道办事处划归临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辖 。2010 年 1 月 6 日,将苍山县的沂堂镇划归罗庄区管辖 。2011 年 1 月 12 日,将郯城县黄山镇、褚墩镇划归罗庄区管辖 。2011 年 8 月 5 日,将汤庄街道撤销并入傅庄街道,双月湖街道撤销并入盛庄街道 。至此,罗庄区现辖 5 个街道、3 个镇、1 个省级开发区 。

在经济发展方面,罗庄区始终坚持工业强区战略,不断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 。如今,罗庄区已经形成了以不锈钢、新能源汽车装备、医养健康、战新产业等为主导的产业格局 。2023 年,罗庄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 446.7 亿元,全市第 4 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315 亿元,全市第 3 位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15.6%、工业技改投资增长 29.8%,均居全市 12 个县区第 1 位 。其中,500 亿级不锈钢产业拉链发展,盛阳热轧、宏旺冷轧单体产能全国前三 。300 亿级新能源汽车装备产业集聚发展,拥有 77 万吨再生铝产能优势 。200 亿级医养健康产业多元发展,罗欣药业连续 18 年入选 “中国制药工业百强” 。100 亿级战新产业也在不断突破发展,着力在氢能、光储、第三代半导体等产业上实现突破 。

罗庄区的市场也十分发达,全区市场主体 11.4 万户,居全市第 2 位 。这里拥有陶瓷、汽车、粮油、花卉等专业市场 19 家,年交易额 600 亿元 。汽贸城是鲁南苏北最大的,营销面积超过 100 万平方米,汽车 4S 店超过 100 个,年销售收入过 100 亿元 。花木博览城是江北最大的,建有全国最大的花木绿植销售平台和全国首家绿植类抖音电商直播基地,年交易额达 60 亿元 。国华电商直播城是山东省单体最大的,面积超过 50 万平方米 。粮油商贸城则是全国一流的绿色、安全、生态农产品现代物流枢纽中心 。

在文化建设方面,罗庄区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这里不仅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承载着沂蒙精神,还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技艺,如沂蒙面塑、苗氏剪纸等 。为了传承和弘扬这些优秀的文化遗产,罗庄区积极开展各种文化活动,举办文化展览、民俗表演等,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罗庄的文化 。同时,罗庄区还注重文化产业的发展,推动文化与旅游、教育等产业的融合,打造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 。

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罗庄区同样不遗余力 。境内 23 条河流纵横交错,总长度 186 公里,罗庄区充分利用这一自然资源优势,积极推进武河湿地公园、双月湖公园等项目的建设 。如今,这些公园不仅成为了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还为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 。罗庄区还加大了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力度,严格控制工业污染、农业面源污染等,努力打造宜居宜业的生态环境 。经过多年的努力,罗庄区的环境空气质量改善率居全市第 2 位,连续五年实现稳步提升 。

传承与展望:罗庄新征程

回首罗庄区的历史,从远古时期文明的曙光初现,到朝代更迭中的不断变迁,再到战火纷飞下的红色记忆,以及新中国成立后的华丽蜕变,每一个阶段都承载着这片土地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顽强的生命力 。罗庄区不仅拥有丰富的历史遗迹和文化遗产,还在经济发展、文化建设和生态保护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罗庄区正以坚定的步伐迈向未来 。在经济发展方面,将继续坚持工业强区战略,不断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提升产业竞争力 。同时,还将积极推动服务业的发展,促进产业融合,打造更加多元化的经济格局 。在文化建设方面,罗庄区将进一步加强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丰富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在生态保护方面,罗庄区将继续加大对环境的治理和保护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打造更加宜居宜业的生态环境 。

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罗庄区将继续传承和发扬历史文化,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不断创新和进取,实现经济、文化和生态的协调发展,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让我们共同期待罗庄区的明天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