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怎样理解儒家和法家对人性看法)
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怎样理解儒家和法家对人性看法)
同是基于人性的底层逻辑,儒家和法家哪个更有道理
人性的共识
观三代损益,乃知缘人情而制礼,依人性而作仪,其所由来尚矣。
司马迁的这句话,第一个意义便是:它阐述了一种共识,那就是人情。
中国人的主体间共识是人情或人性,外国人的主体间共识则是宗教或上帝。
而其第二个意义便是:它揭示了一种底层逻辑。
刑法、民法基于宪法,而宪法基于民权,民权基于人文主义。那么“礼仪”或“礼法”基于什么呢?那就是人情。
所以,奉行礼乐实践的儒家,自然基于人情的底层逻辑。
非独儒家,法家亦是如此。无论是是立法还是实践,总得讲求个名正言顺,也就是必须有一个逻辑起点。法家的逻辑起点也是人情或人性。这是中国源初文明的典型特征,它们都是从人情或人性出发,而不是从宗教和上帝出发。
共识的分歧
共识是流变的。所以,新旧共识必然会有分歧。
三代以降,特别是周代以来,族群的社会形态、贵族的精神主导,所以儒家共识便是主流。
而春秋以后、战国以降,大争之世便由强者定章程。当此之时,分封王道便是守旧的城池,强力霸道便是崛起的武卒。
如此时势便逼迫着人们重新认识世界以求改造世界,进而成为强者以竞风流。
但是,中国人的底层逻辑没有变。所以,重新认识世界和重新改造世界仍然要聚焦在人情和人性这个底层基础上。
儒家因循守旧,坚持以人性善为底层逻辑,以礼乐王道为实践算法,以“郁郁乎文哉”的西周为理想目标。
而法家则开拓进取,坚持以人性恶或人性好利为底层逻辑,以法术势为实践算法,以打破旧社会和旧秩序为己任。
共识有分歧,而流派有分歧;流派有分歧,而治国理念有分歧;治国理念有分歧,而具体实践有分歧。最后,那就战场之上决高下。
两败俱伤的结果
先是以法家为代表的秦始皇打败了全部山东六国,所以强者定章程,于是便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而后,借着陈胜吴广的揭竿而起,六国势力卷土重来,楚霸王项羽一把大火烧毁了法家思想的成就象征——秦帝都咸阳。所以仍旧强者说了算,分封十八镇诸侯。
战火刚熄,硝烟再起。平民出身的刘邦暗度陈仓而还定三秦,拉起了平民与贵族相争的大幕。结果是项羽乌江自刎,刘邦氾水称帝。
汉初的政治既不是儒家也不是法家,因为秦末硝烟之惨烈不仅打没了儒家典籍也打残了法家精英。那么汉初治国靠什么?
很简单,怎么顺手怎么来。无为而治,不是说统治者乐意如此,而是逼不得已。连刘邦等人都不见得知道如何统御这么一个庞大帝国。
但是,平民的一众汉初精英最懂老百姓、最了解这个社会。因为他们本就是平民、本就来自于市井而非庙堂和贵族庭院。
刘邦等人知道,政府是管不了全部的,与其争辩于顶层设计,还不如把权力交给老百姓。老百姓喜欢怎么来就怎么来,所以关中秦法秦制,关外郡国自治。
秦吏至列国,“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你们都给我郡县、你们都给我秦法。
而汉相至郡国,却是求教三老,你们说咱们怎么治就怎么治。最典型的就是曹参,到齐国为相,并不是新官上任三把火,而是召集齐地贤达开会求问治国之道。
所以,儒法争杀百年,到头来还是交给了一众不识儒法的平民们,当真是还政与民了。但是,中华民族的底层逻辑仍旧没有变,那就是“缘人情而制”,至于是制礼还是制法,那就看统治者怎么玩了。
外儒内法的博弈
汉初黄老无为到武帝的独尊儒术,此时的儒家也已经不再是战国之时的儒家了,而且儒家并未独尊。
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且俗儒不达时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于名实,不知所守,何足委任?
汉宣帝的这句话最为精辟,堪与司马公的那句“缘人情而治礼”媲美,最能体现平民的大汉王朝的实践特色。那就是务实,怎么顺手怎么来,不要“使人眩于名实,不知所守”。
但是,汉宣帝的儿子汉元帝却柔仁好儒,所以自元帝之后,儒家便占据了统治地位。在博弈的过程中,法家只能甘拜下风了。
儒家被法家打败,比如战国和秦汉之时,但没被打死。同理,法家也可以被儒家打败,但也不会被打死。中国历史上就一直是儒法博弈着,也就是所谓的外儒内法。
我们该怎样理解儒家和法家呢?
儒家讲得是一个理想主义的故事。这个故事里有仁义礼智信。当真是很好,所以儒家是我们民族的主体间共识。
理想很好,但是理想很骨感,理想只能照进现实,但不能改造现实。所以人生是一袭华美的袍,却长满了虱子。人生如此,社会亦然,历史亦然。
法家讲得是一个现实主义的逻辑。这个逻辑里有严刑重法、有一断于法、有刑赏二柄。当真是很冷很酷烈,但长满了虱子的现实就怕法家的冷和酷烈。
现实很不好,但是现实很丰富,现实总是改变着理想,也改造着人们的共识。所以博弈的现实世界中当用法家。
人人都需要一种温情脉脉的理想,因为大家需要聚集在一起,聚集在一起才能干大事。而理想的温情脉脉却不能当饭吃,因为聚集在一起的大家需要秩序,秩序才能保证大家能干成大事。
所以,儒家讲故事,法家干事情。他们都很重要,缺一不可。
缺少了儒家,世界会很冷,大家就无法聚集起来。而且法家的设计,也是一种理想的设计,理想的设计是管不了全部的。
缺少儒家,世界会很乱,大家就无法一起干事情。而且儒家的柔仁,当真是应付不来内部和外部的竞争,儒家能让世界很稳定,但很没有效率。
-
- 郑和几次下西洋分别是什么时间(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意义)
-
2025-09-20 22:11:04
-
- 慕容冲屠城原因:个人政治心理对屠城的影响
-
2025-09-20 22:08:49
-
- 蒙骜与蒙恬的关系,蒙骜和白起谁厉害?
-
2025-09-20 22:06:34
-
- 古代中国最危险时刻:只剩1400万国人
-
2025-09-20 22:04:19
-
- 诺曼底登陆战役分析,诺曼底登陆伤亡损失人数
-
2025-09-20 22:02:05
-
- 晚潮:秦汉风云:秦始皇的诸暨行迹
-
2025-09-20 21:59:50
-
- 博望坡之战的经过(历史上的博望坡之战是哪一年开始的)
-
2025-09-20 21:57:35
-
- 孙武是谁?为什么称孙武为兵圣?
-
2025-09-20 21:55:20
-
- 刘备手下猛将实力排名 张飞仅第三第一实力强劲无人不服
-
2025-09-20 21:53:05
-
- 朱祁镇去世后为什么能得到英宗这个庙号?他做了什么?
-
2025-09-20 21:50:50
-
- 五辛盘有哪些蔬菜?古代立春后都会准备什么食材?
-
2025-09-20 10:15:46
-
- 烟台莱州:走读虎头崖,寻找历史的印迹
-
2025-09-20 10:13:31
-
- 王莽的女儿是谁的皇后?为什么她能留下美名?
-
2025-09-20 10:11:16
-
- 武则天的母亲做风真的不好吗?她是个怎样的人
-
2025-09-20 10:09:01
-
- 曹操杀害孔融这件事,对他之后的发展有哪些影响?
-
2025-09-20 10:06:47
-
- 蔡文姬后来嫁给谁?真的嫁给了一位种田老汉吗?
-
2025-09-20 10:04:32
-
- 官渡之战的主要人物(直接参加官渡之战的历史人物都有谁)
-
2025-09-20 10:02:17
-
- 董卓一死西凉军就群龙无首了 董卓的儿子去了什么地方
-
2025-09-20 10:00:02
-
- 明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明朝末年都发生哪些事情
-
2025-09-20 09:57:47
-
- 西方历史谎言五十讲之二:尧舜禹禅让是编造的吗
-
2025-09-20 09:55:32